强生公司7月24日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结果,这一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1/2a期临床试验招募了393位健康志愿者,志愿者分别来自美国、卢旺达、乌干达、南非和泰国,结果显示,志愿者对HIV疫苗耐受性良好,并且100%产生了对抗HIV的抗体。
这次的HIV疫苗是马赛克疫苗,即利用HIV的多种抗原(基因片段)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对机体免疫系统有较强刺激作用并能生成有效抗体的疫苗,称为appROACH疫苗。appROACH疫苗首先是在效果上令人振奋。除了在受试者身上100%产生了抗御HIV病毒的抗体外,还让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并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于HIV下仍然受到保护,没被HIV感染。
疫苗的试验采用了“初免-加强免疫”策略,即在试验中受试者一共接受4次疫苗注射,前两针疫苗是初免,后两针疫苗是加强免疫注射。注射48周后,受试者没有产生任何副作用,血液检测发现所有人体内都产生了针对HIV的抗体。在对受试者的实际保护评估上,HIV感染的风险降低了94%。
这次艾滋病马赛克疫苗产生显著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根据HIV的特点设计疫苗,最重要的是采用HIV的多种抗原,即选用来自多个不同HIV亚型病毒株的基因,这些HIV抗原通过病毒载体生成,组成了含多种HIV抗原的疫苗。
强生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它的资金支持是这次疫苗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原因,具体试验由其旗下的杨森制药公司承担,但技术来自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研究单位。
没有吧,以下这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同就餐或共用餐具;
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水源; 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交通工具;
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房间;
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马桶、
洗脸池/盆或其他卫生设备(不包括易造成出血的设备如牙刷、剃须刀等);
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电话、电脑以及其他办公设备;
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同游泳或淋浴; 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握手、拥抱;
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礼节性接吻;
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近距离交谈;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打喷嚏、咳嗽; 蚊虫叮咬。aware天 猫可在家自测不用抽血简单方便
新疗法需要将HIV病毒从其在DNA细胞中形成的“存储库”中释放出来,使其到达细胞表面。病毒一旦来到细胞表面,人体天然免疫系统就能在被一种疫苗激发的情况下将病毒杀死。这种疗法利用在治疗癌症时更普遍使用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抑制剂,来把HIV从病人的DNA中赶出来,研究人员正在使用一种药效尤其强大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抑制剂帕比司他。爱卫唾液检测,20分钟出果,T@@@@miao 有售
现在虽然有很多新药来治疗AIDS,但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去治愈它。那种天生能抵抗AIDS的人,是由于老祖宗基因变异,后代才能抵抗病毒性传染病。科学家将这种变异基因命名为CCR5-delta32。它不仅能抵抗黑死病的侵袭,还能够抵抗艾滋病病毒。
科学家们还发现,由于艾滋病近年来的肆虐,携带CCR5变异基因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也正体现了大自然“适者生存”的原则。目前,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居民携带这种基因的人比例最高,为14%-15%,但地中海地区的人仅有1%。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和利用这些人来预防爱滋病。
病情分析:
结合所述情况,目前可排除HIV感染了
指导意见:
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到体内产生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呈阴性。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在2周到8周,一般为10周,只有极个别人的窗口期长达3-6个月(但这种机会万分之一都不到)。在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病毒RNA,这是可以用PCR的方法检测出来,之后出现的是IgM抗体,使用双抗原夹心法即可以检测出来,然后出现的是IgG抗体,使用间接法可以检测出来,现在提供的金标试纸条是双抗原夹心法,最短在感染6天之后就可以检测出来,大多数样本的窗口期在8周内,绝大多数人在2个月后都可以检出,如果高危行为过了2个月仍无法检测出来,基本上没有感染的可能了。
检测结果只可能会出现假阳的结果,并不会出现假阴的结果。 如果金标法为阳性,而酶联法为阴性结果,那么以酶联法的检测结果为准。
艾滋病检测试纸对发生高危后未满6周的,2周后就可以开始自检,以求逐步释放压力,6周为阴即完全排除(建议购买多片,分别在不同时期做艾滋病检测确认。高危后2、4、5、6周的艾滋病检测准确率分别为:53.775%、84.1%、99.45%、99.994%)
例如常用的雅培、艾康、艾威尔等试纸,单次检测的准确率都在97%以上,如果2次或多次检测结果相同的话,则可以认为检测结果100%准确。
国产或者进口的酶联免疫法或者化学发光法等分为三代或者四代,其中四代只要4周就可以完全排除。
根据一些专家的乐观估计,在未来10年有可能可以研发出疫苗,至于治愈,估计需要更久的时间。因为对于HIV这种病毒,从传染病学的角度,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但是科学发展谁也说不准,即使研发出了一种新药,也要经过无数志愿者的试验才能说明效果好不好。 你的说法“就现在的医疗水平,除了艾滋病,其他的性病都可以完全治愈了”是不科学的,性病一类的传染病,不是因为它们的致病机理或危害程度相似才被归为一类的,而仅仅是由于它们的传播途径:都可以通过性接触来传播。所以,其他性病可以治愈,跟艾滋病能否治愈,是没有任何关系的。HIV是逆转录病毒,其致病机理与危害是其他性病无法比拟的。
核心提示:研究人员就发现,HIV感染者体内维生素缺乏。研究发现,维生素能增加抗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和活性,从而增强免疫功能。 一直以来,专家们猜测补充多种维生素能够延缓HIV感染的进程,多种维生素是一种低投入的抗HIV感染药物。 现在,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种猜测。研究人员在坦桑尼亚选择了1078名感染了HIV的孕妇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被分别给予维生素A和多种维生素治疗,运用生存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患者平均随访71个月。与补充安慰剂的患者进行比较显示,服用多种维生素治疗的患者发展至疾病晚期和死亡的风险及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机会感染)的风险明显降低,CD4和CD8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而病毒载量则明显降低。研究同时发现,单用维生素A治疗则没有这种作用。 事实上,很早以前,研究人员就发现,HIV感染者体内维生素缺乏。研究发现,维生素能增加抗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和活性,从而增强免疫功能。HIV病毒的复制依赖氧化应激反应,多种维生素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能够减少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对于HIV感染,何时开始抗病毒治疗现在还有争论,WHO制定的标准是:CD4细胞低于350/立方毫米,血清病毒载量超过55000/立方毫米或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患者并不容易得到抗病毒药物,本项研究发现,HIV感染者使用多种维生素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推迟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间,大大地节省了治疗费用,并可减少抗病毒药物相关副作用的发生。因此,专家建议,给所有HIV感染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就补充多种维生素。
这可能是因为大量的HIV病毒粒子可以直接从一个T细胞感染另一个T细胞,而在病毒滴度很高的情况下,这些抗病毒药物是无法阻止HIV病毒复制的。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发明了用于治疗HIV病毒感染的鸡尾酒疗法。在接受鸡尾酒疗法治疗的患者体内循环的HIV病毒的水平可以被压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不过,虽然这种鸡尾酒疗法的疗效看起来非常神奇,但是它还是无法彻底治愈艾滋病患者,他们体内依旧存留有HIV病毒。所以很遗憾,HIV病毒感染者不得不终身服用这些昂贵的,而且还有可能会给他们身体带来伤害的抗病毒药物。Sigal等人近日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文章,其将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不能彻底清除我们体内的HIV病毒。Sigal等人的工作对于目前正在开展的治疗HIV病毒感染的工作非常有帮助。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好几条机制,它们可能都与艾滋病患者经过鸡尾酒疗法之后体内依旧存在HIV病毒有关。这些机制包括:HIV病毒会在休眠期的CD4+记忆性T细胞里维持潜伏样转录沉默(transcriptionally silent)状态;这些被潜伏感染的细胞再度增殖;抗HIV病毒作用不够全面;HIV病毒持续复制,不断感染其它易感细胞等。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认同前三条机制与HIV不能彻底被清除有关,但是对于第四条,很多人还是持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HIV病毒并没有在外周循环血液中出现,而且经过强化治疗(即在标准的鸡尾酒疗法中再额外添加其它抗病毒药物)之后,血浆中稳定状态的HIV病毒的RNA水平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他们不赞成HIV病毒会持续不断地复制这一观点。但是还是有一些证据表明,HIV病毒的确有可能是在不停地复制。之前的研究发现,强化治疗会影响富含HIV病毒易感细胞的组织中的HIV病毒水平,我们很容易想到在用药之后,病毒滴度大幅度降低是由于抑制了HIV病毒的复制周期。不过,在很多经过鸡尾酒疗法治疗的患者细胞内还是存在未整合的HIV病毒DNA游离体(episomal),这是细胞新近感染的标志。再者,活化的被感染细胞内HIV病毒的滴度要比处于静止期的被感染细胞内高很多,当然,潜伏感染病毒的复制活性肯定不如非潜伏感染的病毒。Sigal等人新发现了一条机制,它可能有助解释鸡尾酒疗法无法彻底清除HIV病毒的原因。Sigal等人采用了一种复杂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阻止一个HIV病毒粒子感染靶细胞的药物浓度要比阻止多个病毒粒子感染同一个靶细胞的药物浓度低很多。随后,Sigal等人又在体外实验系统中发现生理剂量的药物浓度就足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自由传播,即可以阻止扩散的自由病毒粒子感染其它未被感染的易感细胞,但是不能阻止病毒粒子在细胞之间的传播(图1)。该实验结果也与模型推演数据比较吻合,因为我们早就知道,HIV病毒在细胞间的直接传播与多个病毒粒子感染靶细胞有关。 图1 人体内HIV病毒传播模式图。在HIV病毒感染者体内,到处都存在已经被感染的记忆性CD4+T细胞。a,在粘膜等细胞密度比较低的组织里,HIV病毒最有可能采用的传播方式是以图中蓝色三角形所示的单个病毒粒子的方式,通过从已感染细胞内扩散到组织间隙,再感染另一个易感细胞的方式进行的。b,在T细胞密度比较高的组织,比如淋巴结组织,HIV病毒最有可能的传播方式就是直接在细胞间扩散。Sigal等人的研究发现表明,图中粉红色圆圈表示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只能够阻断第一种传播方式,不能完全阻断第二种传播方式。 Sigal的课题组又进一步开展研究,发现在最大用药剂量下,HIV病毒在细胞间直接传播的复制比(replication ratio)小于1,但这还是比完全抑制状态下的理论复制比高。这说明,虽然大家都认为HIV病毒的复制水平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HIV病毒能够在人体内持续存在的原因,但至少说明HIV病毒的复制情况可能与HIV病毒持续存在有关。最后,Sigal等人又采用了另外一套数学算法发现,HIV病毒即便在没有发生任何进化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低水平的HIV病毒复制源源不断地提供“兵源”,补充上被抗病毒药物杀掉的空缺,这是因为人体组织内的感染链都是各自割裂、独立的,它们不太可能在时相上有所关联。当然,这条演算结果也与我们目前掌握的证据比较吻合,但是和Sigal等人的这篇论文中的其它观点一样,这个观点也很难通过体内试验加以验证。在此需要强调一点,上述这些结论都不是已经被确定的结论。有一个问题首先需要被澄清,那就是在进行鸡尾酒疗法的同时,人体内是否存在HIV病毒直接在细胞间传播的情况,这一点非常重要。由于人体淋巴组织和T细胞来源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构建一个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可以对它进行长期的治疗和观察。而且该模型还可以服务于现在正在开展的旨在弄清楚人体内HIV病毒“仓库”储备情况和分布情况的研究项目。有人可能会说,只要艾滋病患者体内的HIV病毒没有产生耐药性,而且这些患者可以一直按照规定剂量和疗程服药,那么现有的鸡尾酒疗法就不会失效。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必要担心遗留在人体内的那一小撮HIV病毒呢?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开始意识到想要给所有艾滋病患者终身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不切实际的。尽管全世界在抗HIV病毒药物方面已经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是每年新增的感染人数还是要远远超过接受治疗的人数。越往后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严重,最后我们将无法控制这场“瘟疫”。而且,即便我们能够给每个患者都提供足够的药品,也不能保证他们在长达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里全都会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