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怀孕>给新生儿裹蜡烛包,为什么还没落伍?主要是因为新生儿一种反射

给新生儿裹蜡烛包,为什么还没落伍?主要是因为新生儿一种反射

新生儿蜡烛包需要裹几个月

新生儿蜡烛包需要裹几个月

中国人过去流行给新生宝宝裹蜡烛包,后来,有人说,这么做容易出现罗圈腿,很多年轻人,就给新生儿用睡袋替代,但是,对于新生儿的睡眠效果并不好。

为什么要给新生儿裹襁褓?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存在惊跳反射,当新生宝宝被大的声音或者突然的改变惊吓到时,新生宝宝会向外挥动手臂和腿,有时甚至开始哭泣,这就是惊跳反射。为了让小宝宝不至于出现四脚乱蹬的情况,可以给小宝宝裹一个襁褓。欧美等国家,叫做墨西哥卷饼式包裹。在中国,历史更悠久了,叫做裹蜡烛包。形式大同小异,就是在宝宝睡觉时将他用毯子包裹起来,有助于宝宝睡眠。

国外对于一些早产儿还流行袋鼠式护理,和裹蜡烛包,也是异曲同工。

一些晚期早产儿,在怀孕250天出生的,虽然晚期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及外貌非常接近足月儿,但是,同足月新生儿相比,晚期早产儿不论是在近期还是远期都存在着一些临床问题。晚期早产儿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体温管理:胎儿的皮下棕色脂肪的储备始于孕26~30周,持续到出生后3~5周。晚期早产儿没有储备足够的棕色脂肪,产热和保暖能力低下,易发生低体温及寒冷应激,导致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因此,保暖十分重要。美国儿科学会就建议,保持室温22~26℃,室内湿度冬天30%,夏天50%。出生后立即擦干婴儿全身,头部以帽覆盖。若母婴情况稳定,可实施袋鼠式护理,必要时延迟首次沐浴时问。若出现低体温且无法实施袋鼠式护理时,可将早产儿置暖箱内保暖,体温维持在36.3~37.5℃之间。国外还有一项研究表明,早产儿用襁褓包裹,会减少婴儿过度哭泣的现象,因为襁褓给他们带来了安全感。

中国包裹婴儿的蜡烛包,包裹办法很简单,但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是不要裹得太松,在以前一个错误观念,是老人给孩子裹得太紧了,孩子体温高了,容易感冒等等,其实, 蜡烛包襁褓的关键是贴紧,贴紧,再贴紧。“一下一上”的包裹法的每一步都要求把毯子拉紧,一点儿也不能松。只有这样,新生儿在襁褓里的感觉才如同在母亲的子宫里,温暖和安全。

还有就是,裹襁褓时一定要把宝宝的手臂拉直,不要弯曲着,如果宝宝的胳膊是弯着的,那么不管裹得多紧,宝宝哭闹时也会把手挣脱出来。事实上新生儿确实很喜欢把身体蜷缩成胎儿时的形状,而早产儿则一直要到正常的出生时间后才会伸直胳膊。如果宝宝弯着胳膊的话,就会从襁褓中挣脱出来大哭大闹。

其实,襁褓中宝宝的胳膊被直着固定住了,他们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腿、手指、脖子等依然可以弯曲,足以使他们舒适。

裹蜡烛包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让让毯子贴着小宝宝的脸颊,如果宝宝饿了,而毯子又恰恰贴着他的脸颊,他就会误以为那是妈妈的乳房,这会引发他的觅食生理反射,使他在遭受打击之后困惑不解地哭闹起来。把毯子从宝宝的脸旁拉开,使它呈V字领状最好,

对于裹蜡烛包,国外有些人认为不要把手臂裹在里面,让手臂露在外边能活动更好,还有一种更权威的意见,是不要紧裹住宝宝的腿,到时候会变成罗圈腿。小红姐的建议是,只要小宝宝没有感到不适,并且安眠的效果挺好,怎么裹都是可以的。

相关推荐 /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