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艾蒿

艾蒿

艾蒿的作用

艾蒿的作用: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脱皮。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还可以晒干捣烂如绒,制成艾卷、艾柱,做灸法之用。
艾蒿功效: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艾蒿用可以泡脚,洗澡,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功效。
也可以点燃熏灸,对于寒证病人来说有一定帮助。
艾蒿还可以作药用: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的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艾蒿还可以避邪:每逢端午节,我国民间常以艾蒿和菖蒲整株插于门旁;还可以艾蒿加以冰片、高良姜等研粉制成香袋挂于小孩胸前,为孩童避邪所用。
总之艾蒿(草)的作用有很多的

艾蒿的作用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f

什么是艾蒿?

什么是艾蒿?

  艾草(学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什么是艾蒿?

艾蒿是什么呢

【物种名称】 艾草 【别 名】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 【拉丁学名】 Artemisia princeps 【英文名称】 Asiatic wormwood 【科属分类】 菊科, 艾属 【出处】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正面深绿色,稀疏白色软毛,背面灰绿色,有灰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花,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集成总状,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7~12朵,常不发育,花冠细弱;中央为两性花,10~12朵。花色因品种不同,有红色、淡黄色或淡裼色。瘦果长圆形,有毛或无毛。 【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其他使用方法】 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染料作用】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分布】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艾蒿是什麽呀

艾蒿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的背面灰白色有茸毛,有一种特殊的浓郁香气,散发出一种清黍的气味,是一味中药。用艾治病,我国很早就有记载。《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艾以端午时采集的最好,晒干之后,“陈旧方可用”,所以又称为“陈艾”。《本草纲目》记载:艾蒿逐冷,除湿。老人丹田气弱、腹腔怕冷者,以熟艾入布其腹脐,妙不可言。”中医临床用艾做成灸条治病。现代临床证明,用艾蒿治疗风湿,不失为一种颇有效的方法。艾蒿含有大量的挥发油,主要的成分是水芹烯、侧柏醇等,对人型结核菌、伤寒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以及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著名的中药方剂“胶艾四物汤”,就是由阿胶、艾叶、当归、熟地组成的。可治疗妇女月经过多,胎动下血;内科方面可用于治疗皮肤紫癜、便血等。夏季,把采来的艾蒿拧成绳,或做成艾棒晒干,在蚊蝇较多的时候点燃烟熏,既可使屋内消毒,又可驱除蚊蝇,保持室内卫生。 《本草纲目》中对"端午尝粽"有如此记载:"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指粽子)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沿袭千百年,五月初五尝米粽、赛龙舟、挂蒲剑、插艾蒿、佩香囊,已是约定俗成的端午节保留节目。

艾蒿有什么药效

正如你说的:“艾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味,可入药。”由于有挥发性,可以驱虫;可祛湿除寒,可用其泡脚,沐浴;艾绒可用来炙,点燃可驱蚊虫,给家消毒,防瘟疫;民间用其辟邪,比如端午节挂于门口。

艾蒿的何种植物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另有一部台湾电影,名为《艾草》

艾蒿是什么植物?

答:艾蒿 即 艾草 (植物) 。
艾草( 学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