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备孕>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摆脱“圣母情结”,孩子才能自己思考

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摆脱“圣母情结”,孩子才能自己思考

关于家庭教育孩子方法与思考

关于家庭教育孩子方法与思考

文|精英爸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一般而言,圣母带有一种普照人间的光环,是一种爱与善良的完美结合,给予人温暖。在家庭教育里,也有“圣母”一样的存在,但是有“圣母情结”的家长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与一般意义上的圣母行为则是背道而驰的。

在家里,我们希望家长能够摆脱自己的“圣母情结”,这样才能够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 家庭教育中的“圣母情结”指的是什么?

“圣母”原本指的是忽视自己的切身利益,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善心,给予他人极大帮助的人。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的“圣母情结”则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总是“无条件”付出,总是有“负罪感”,以及偏爱弱势群体的家长。

“圣母情结”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延伸为:

1. 过于偏爱弱势群体

有圣母情结的家长一般对弱势群体更为偏爱,不顾客观事实,不管对错,他们都主张爱护其中的弱势群体,以弱势群体的利益为先,同情心泛滥,没有原则和底线。

像小北的妈妈,她就是一个有圣母情结的人。每当小北和弟弟小南发生争执的时候,妈妈都会偏向弟弟。有次小北在玩自己的玩具,而小南突然恶作剧跑过来抢了小北的玩具,还扔出了窗外。小北一时气愤,大声地骂了弟弟,弟弟嚎啕大哭。

妈妈听到了,小北把事情的经过都说了,没想到妈妈生气地对他说:“弟弟小不懂事,玩具扔了就扔了,你这么大声把他吓坏了怎么办,就不能好好说吗?”说完就去哄小南了,留下小北一个人委屈。

2. 总是有“负罪感”

家长总是觉得对家人有“负罪感”,把所有坏结果的责任都自己肩负,陷入自责之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例如,孩子在家里玩的时候,自己把玩具摆了一地,走路的时候不小心踩到摔倒了。

妈妈就很有负罪感,认为是自己没有及时发现玩具才导致孩子摔跤,对孩子感到十分愧疚,于是通过补偿的办法去抵消自己的“负罪感”。这样导致孩子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失或者错误,容易养成骄纵跋扈的性格,没有责任感。

3.“无条件”地付出

这类家长降低自己在家庭里的地位,让自己无条件无原则地付出,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家庭成员身上,这种无条件的付出其实对家庭成员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因为付出必定要回报,家庭成员被强制接收该家长的付出,也要被强制地反馈同等价值的回报。

比如,有的家长在家里把自己当成保姆一样“服侍”孩子,把自己生命的价值建立在孩子的身上,而当孩子的想法与活动与家长的不一致外,家长则容易通过自己的奉献来“说服”孩子,“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能不听我的呢?”,这其实是一种苦肉计,一种通过付出来达到变相控制目的的道德绑架。

▏ 家长的“圣母情结”对于孩子来说,实际上是什么?

1.纵容溺爱

家长无条件包容弱势群体,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过度纵容。导致孩子分不清是非黑白,任意妄为,无法无天,变得自私自利。

像小北的妈妈无条件包容小南,不对他实行批评教育,而是无原则包容他的过错,也是一种变相的支持。小南在这样的宠溺纵容之下,把错误的行为当成正常的事情,于是变本加厉,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塑造不好的性格。

3. 亲情绑架

像是前面提到的,家长的“无条件”付出,实际上是有条件的,他们容易通过亲情来束缚孩子的行动,胁迫孩子与他们的想法一致,有的时候把自己对孩子的伤害行利用亲情美化,自我感动里,让孩子无力反抗。

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就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不愿意告诉家长。

有些家长为了能够保证孩子的每一步路都按家长的想法走,他们的付出才有回报,于是就窥视孩子的秘密,使用亲情的名义来侵犯孩子的隐私权,让孩子因为这份爱而对家长的行为不能有所异议和抵抗,形成亲情绑架,家长在高兴之时,没有体会到孩子的委屈与痛苦。

4. 归属感缺失

当家里的孩子不只一个时,家长的圣母情结导致家长更宠爱那个年龄更小的孩子,厚此薄彼,年龄较大的孩子就会受到冷落和偏见,他们对家庭就会逐渐失去归属感,认为家长根本不爱他,可能会有自卑、抑郁等心理,还会对年纪小的孩子产生嫉妒的情绪,甚至可能会有报复性的行为。

▏ 摆脱“圣母情结”,家长需要做什么?

1.适当放权

家长有圣母情结就是因为太过于关注孩子,不自觉对孩子的大小事情严格控制,对他变得过分保护和照顾。家长容易陷入自我感动里,盲目地付出,觉得自己的爱非常伟大,但实际上对方根本不需要这种牺牲,甚至会觉得厌恶。

所以,家长要学会适当地放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独立自主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家长的插手只会让他们感觉了无生趣,质疑自己的能力,不会对家长的帮忙和付出有所感恩。

2.摆脱“负罪感”

有的时候,“负罪感”只是家长的消极情绪和错误认知混合导致的感觉,实际上家长并没有“罪”,只是自己夸大的事情的结果和想象力过度夸张,才会导致这种感觉的出现。

家长要对事物和自我有客观的认知,对自己的真正责任有客观准确的判断,不要把与自己无关的坏结果都归咎到自己的身上,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实际上妈妈高估了自己的责任,自己的理解与事实有很大偏差,归因错误,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情绪,孩子没有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对他的未来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家长要摆脱不必要的负罪感,把责任正确归置,对自己或者孩子都有好处。

3.“不主动满足”

家长越容易主动满足孩子,孩子就因为轻易得到,学不会珍惜,把其视为理所当然,还会变本加厉地索要。为了不让孩子养成不良品格,家长要学会“不主动满足”。

每当孩子提出需要的时候,家长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决定要不要满足他,如果必要的话家长可以适当满足。

例如孩子的已经上了小学,幼儿园的小书包就不再适用了,家长满足他换书包的要求;如果只是出于物质欲的话,家长就没有必要满足,例如孩子只是逛街看到流行的背包,就想让家长满足他的欲望,家长不要立即答应,可以根据他的情况来具体分析他到底需不需要这个背包,或者让他自己通过家务劳动来换取,孩子才会懂得珍惜和感恩。

4.给自己时间

家长要对自己的圣母情结反思,给自己时间,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享受自己的人生。

不要从孩子的身上找寻自己的价值,不需要为了孩子而扭曲自己。

每个人都有很多身份,例如妈妈/爸爸,丈夫/妻子等等,但是还有一个因为别的身份而逐渐遗忘的,是原本的自己。家长要处理好每一个身份在人生中的比重,不要忽视原来的自己,体会到自我价值,人生就会更加明媚、更加开阔。

可以试着自己一个人发展兴趣爱好,例如练瑜伽,学绘画,学书法等等,给自己一些时间沉淀自己,把不必要的圣母光环摘掉,成为更好的自己。

摆脱“圣母情结”,则需要家长能够认清自我,从自我满足、自我感动的光环里跳脱出来,抛弃负罪感,适当给孩子自由,也给自己自由。

今日互动话题:看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自己有没有“圣母情结”呢?你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分享。

————————

听精英爸妈讲述育儿故事,分享育儿知识,和宝宝一起快乐成长。

育儿不易,希望我的点滴经验能帮助你们在育儿的路上不迷茫。